为课程树魂: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 ——课程思政专题培训

发布日期:2024-05-17    浏览次数:


为课程树魂: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

——课程思政专题培训


为进一步提升高校教师课程思政育人水平,拓展教师铸魂育人思政视野,5月11日下午2点,职业教育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西C001教室联合举办了课程思政主题培训活动。本次培训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梁正老师担任主讲嘉宾,就课程思政的认识误区和实践路径进行解读分享,马院课程思政团队和职业教育学院全体教师参加。


 

首先,梁老师强调,课程思政需要从专业和课程本身出发,注重拓展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挖掘知识背后蕴含的价值观,使学生能够在具体的学科中感受到价值追求。而不是简单地将思政元素添加到课程中。课程思政将课程内容从事实层面转化为现实层面。在课程思政中,不同学科领域有不同的侧重点,如理论学科注重历史性,人文学科注重哲学性,应用学科注重价值性。


 


随后,梁老师在培训中分享了不同学科领域的实践案例:

数学:通过数学符号的历史演变,找出演变的原因和历史,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符号的发展过程,探索背后的哲学性及思政内容。

理科-物理:通过牛顿、普朗克、玻尔兹曼、爱因斯坦这些物理学家的故事,探讨某一知识的历史演变,更深入地理解物理学的发展及科学知识的哲学背景和思考方式。

人文-语言:比较表音语言和表义语言的区别,突出汉字的价值和表达生活情感本质的重要性,使学生可以进一步认识语言对于文化和情感表达的作用,增强文化认同。

人文-体育:通过探讨笛卡尔二元论,引出“心与脑”的区别,突出体育运动的价值,国家提倡的原因,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身体与精神的关系,以及体育运动对于个人发展和国家未来的积极影响。

工科-桥隧:通过修建桥梁的技术和宁波到舟山的桥隧建设,强调通勤时间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交通基础设施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意义。

 

 


在互动交流阶段,梁老师就职业教育学院教师们的疑问进行互动交流、一一解答。课程思政团队成员项清喜老师补充到,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应双向奔赴、共同致力于立德树人。专业课教师可以主动学习思政课程的主旨内容和核心观点,注意发挥隐性思政教育的作用,结合本专业、本课程挖掘德育契合点,做到润物无声;思政课教师也需要结合不同授课班级学情,主动学习补充专业知识,以学生熟悉的案例和素材展开学理论证,增强理论的亲和力、说服力。“三全育人”背景下,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可以常态化深度交流,探索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


 


 

 

最后梁老师强调通过将思政元素与不同学科领域的案例相结合,教师可以在培养学生学科知识的同时,引导他们思考更广阔的问题,如科学与社会的关系、语言与文化的联系、身心健康的重要性等。这样的综合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引导他们成为有思想、有情感、有担当的新时代公民。同时,教师自身也能通过思政元素的融入,提升自己的思想素养和教育水平,更好地履行育人使命!

 

 

马克思主义学院 梁潇予供稿

责编:陈盼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