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文化根脉 感悟强国力量 ——形势与政策课程组实践教学活动圆满结束

发布日期:2025-06-08    浏览次数:


传承文化根脉 感悟强国力量

——形势与政策课程组实践教学活动圆满结束



为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拓展实践育人新路径,5月17日至18日,形势与政策课程组组织40余名学生前往陕西考古博物馆、西北工业大学、易俗社文化街区及学校设计博物馆开展为期两天的形势与政策课程实践教学活动。本次活动以传承文化根脉 感悟强国力量为主题,通过实地参访、专家讲座、沉浸体验等形式,引导学生厚植家国情怀,增强使命担当。

触摸历史脉络,感受文明魅力


5月17日上午,实践团队首站抵达陕西考古博物馆。在讲解员薛沛隆老师带领下,学生们依次参观了考古历程”“文化谱系”“考古发现”“文保科技等展厅。通过实地参观,学生系统了解中国考古学的发展脉络与陕西地区的重要考古成果。从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到周秦汉唐的青铜器,从考古技术发展史到文物保护理念革新,深刻感受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生命力。自由参观环节,学生们纷纷用镜头记录文物细节,探讨考古发现背后的文化密码。


走进航空名校,感悟强国力量


5月17日下午,实践团队来到西工大长安校区。在军工素质教育实践中心户外停机坪,运-20、歼-6、-6和-5等国之重器巍然矗立讲解员详细介绍了各型飞机的研发背景、性能特点和在国防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基于此,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梁正老师向学生讲述各飞机型号研制中蕴含的报国情怀与奋斗精神,从运-20总师团队攻坚故事到轰-6研制者的家国情怀,他用鲜活的型号发展史阐释国之重器背后的精神秘码,通过沉浸式思政课堂将空天报国的红色基因注入青年学子心田。学生们近距离观察这些大国重器,纷纷为我国航空工业的飞速发展和取得的辉煌成就感到自豪。


随后,大家来到西工大图书馆在讲解员引导下,实践团队先后走进学习书屋、老物件展厅和三航特藏馆,通过珍贵文献、历史实物了解校史脉络;在工大学者文库感悟学术积淀,于云上书阁俯瞰校园全景通过沉浸式参观,深化了学生对“三航精神”的理解,进一步激发了他们胸怀家国、担当使命的责任感。参观完毕后,实践团队来到图书馆九楼云上书阁聆听该校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校原党委副书记陈建有教授题为大国三航与强国之梦的专题报告教授三航(航空、航天、航海)事业的发展历程入手,结合大量生动的案例,深入阐述了三航事业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以及西工大三航领域的突出贡献和使命担当。陈教授在报告过程中与学生们积极互动针对航空科技国防建设等领域的提问给予了耐心解答现场氛围活跃融洽



紧接着,实践团队走进西工大校史馆。在讲解员引领下,透过珍贵史料与实物,学生们读懂西工大扎根西部、献身国防的办学初心见证其在人才培育、科研创新及服务国家战略中的辉煌成就大家深刻感悟公诚勇毅”校训和“三实一新”校风的精神内核,明晰新时代青年应当以实干担当传承家国情怀,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使命。


体验设计之美,传承传统文化


恰逢第49个国际博物馆日5月18日,实践团队于当日上午来到学校设计博物馆王波老师富有趣味的讲解中,开启了一场设计与传统文化的奇妙之旅。博物馆内的展品涵盖了平面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设计等多个领域,王老师结合传统文化元素,详细解读了每件作品的设计理念和背后的故事。此外,王老师还精心设计了互动环节,同学们积极参与,在动手实践中体验了设计的魅力,并获得了精美的小礼品



5月18日下午,实践团队前往西安易俗社文化街区,参观秦腔艺术博物馆和百年博物馆。刘一丰老师为同学们介绍了秦腔的历史渊源、艺术特色和传承发展。在秦腔艺术博物馆,通过珍贵的戏曲文物、图片资料和多媒体展示,同学们领略了秦腔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在百年博物馆,大家了解了易俗社百年来在戏曲改革、人才培养、剧目创作等方面的辉煌成就,感受到了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创新。


为期两天的实践活动行程紧凑、内容充实,同学们在参观学习中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不仅加深了他们对历史文化和科技发展的认识,更增强了作为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梁表示我们着力打破课堂边界,让思政教育在行走中‘活’起来,引导学生在触摸历史脉搏、感受科技伟力中深化理论认知,筑牢理想信念。参与学生纷纷表示,将以此次实践活动为契机,努力学习专业知识,锤炼过硬本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未来,我将持续深化大思政课建设,通过生动鲜活的实践育人方式,着力培养胸怀国之大者、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马克思主义学院 谷丽供稿

责编:陈盼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