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三湘追忆伟人 悟初心接续奋斗
2024年11月14日至18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13位教师分批前往湖南开展访学实践活动,旨在追忆伟人足迹、传承红色基因,从“五史”中汲取力量。
忆伟人:从参观故居到广场献花
第一站 毛泽东同志故居
11月15日,访学团队一行前往韶山。韶山是毛泽东同志的故乡,也是他青少年时期生活、学习、劳动和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毛泽东故居位于韶山市韶山村土地冲,坐南朝北,系土木结构的“凹”字型建筑。1893年12月26日毛泽东诞生于此,在这里生活了17年。
故居里面陈列着大量的文物,包括家具、农具、生活用品等。走进卧室,1925年2-8月,毛泽东偕杨开慧回韶山时,曾在卧室的阁楼上召开秘密会议,建立中共韶山支部;走进右厢房第1间,1927年初,毛泽东考察湖南农民运动时曾在这里召开调查会。1961年,故居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6月27日邓小平在门额匾上题字“毛泽东同志故居”。
毛泽东重视调查研究、关心农民疾苦,重视党的建设、筑牢理想信念,这对今天我们改进文风、加强党建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有重要启迪意义。
第二站 毛泽东广场
毛泽东故居不远处,是毛泽东同志纪念馆和毛泽东广场,广场矗立着毛泽东铜像。主席铜像是按照主席在开国大典上的形象设计的,座西南、朝东北,主席身躯伟岸,双手握书卷,身着中山装,双眼炯炯微露笑容,神采奕奕。铜像高6米,红花岗石基座高4.1米,全高10.1米,铜像重3.7吨。基座上,有江泽民总书记专门题写的“毛泽东同志”五个贴金大字。
马克思主义学院访学团队怀着崇敬的心情,向主席铜像敬献花篮表达哀思。团队中《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任课教师格外受触动,情到深处、泪流满面。
学经验:从岳麓书院到第一师范
第三站 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始创于北宋,现为湖南大学下设的二级学院。岳麓书院重视学科和师资队伍建设。学院有博士、硕士授权点;建有省重点学科和“双一流”建设学科。学院有教师80余人,其中教授30余人、博士生导师20余人。学院重视教学成果阐述和国际合作交流。学院获得多项国家级和省级教学成果奖;与20多所海内外高校或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还面向社会公众组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500多场,获得千万人次关注和参与。
访学团队参观岳麓书院
这种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努力实现在地国际化、积极回馈社会的理念和行动,与西安欧亚学院的诸多主张不谋而合,很有借鉴启发意义。
第四站 第一师范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培养了一批革命前辈和名师大家,毛泽东曾在此求学、任教8年之久。2024年3月18日,正值习近平总书记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5周年,习近平总书记赴湖南一师(城南书院校区)考察,指出“国家要强大,必须办好教育。”“学校要立德树人,教师要当好大先生,不仅要注重提高学生知识文化素养,更要上好思政课,教育引导学生明德知耻,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努力成为堪当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大任的栋梁之才。”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总书记始终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参观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城南校区)
上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为此,马克思主义学院访学团队在赵小荣和刘应清老师的带领下前往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东方红校区)开展调研交流。双方就思政课教学经验、特色以及思政课程建设情况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交流会上,湖南一师马院副院长王竹苗介绍了该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情况和特色,说明了该院着力打造的“馆课一体化”“社会调查研究及项目竞赛”等“行走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品牌,分享了该院在思政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无纸化考试等方面改革创新的成效。西安欧亚学院赵小荣老师言辞恳切,他提及第一师范是毛主席母校,这里是红色圣地,他一直心向往之,特别是今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莅临一师考察,大家都很期待来这里学习交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负责人刘应清老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负责人唐王娜老师分别就课程建设、专业发展等问题与对方教研室主任展开深入交流。《军事理论》课程负责人马莉老师等人分享了西安欧亚学院在教研活动、学生活动等方面的特色做法。
两校思政课教师在东方红校区交流座谈
赵小荣老师在座谈会上发言
刘应清老师在介绍课程建设做法
唐王娜老师在介绍课程建设做法
两校访谈交流组织人员合影
两校访谈人员合影
通过访谈交流,两校思政课教师更加坚定地牢记嘱托,理直气壮上好思政课,做“四”有好老师,以实际行动推动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
悟初心:从橘子洲头到“桥”见长沙
第五站 橘子洲头
踏访橘子洲头,能直观感受毛泽东诗词的豪迈气象。“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秋高气爽、江水北流,毛泽东关心的是“谁主沉浮”,抒发了对中华民族前途的乐观主义精神和以天下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鼓舞和号召人们勇敢地投身到革命的风浪中。
第六站 芙蓉广场立交桥
三湘大地,十步之内,必有芳草。湖南是一方红色热土,大批共产党人在这片热土谱写了感天动地的英雄壮歌。在芙蓉广场地下行人通道,“‘qiao’见长沙”成为主题。在这里,既有杨开慧故居、秋收起义纪念馆、雷锋纪念馆等红色景点串点成线的介绍,也有文化旅游、反腐倡廉、桥隧发展等大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合,一个地下通道,成为了展示长沙城市品质和文化底蕴的重要窗口。
红色文化化身潮流打卡地,在场老师们感慨良多。陕西和湖南都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作为高校教师,我们一定要保护好、运用好红色资源,加强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发扬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时代新风新貌。
通过此次访学活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出行教师置身实际场景中加深了对毛泽东思想的认识,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发表重要讲话的意义。举一反三,全体教师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立足教育岗位接续奋斗、为立德树人再立新功!
(马克思主义学院 项清喜供稿)
责编:陈盼盼